?連載· 9| 《變風量空調系統》——2.3變風量空調負荷計算
2017-08-18
2.3.4 空調負荷計算軟件
根據前一節對空調負荷計算原理的論述,可以看到空調負荷計算模型成熟。但是, 通過手工計算已經不能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需要。相對成熟的負荷計算軟件得到廣大設計工程師的認可,基于諧波反應法開發的“HDY-SMAD 空調負荷計算及分析軟件”是 應用比較廣泛的計算軟件。
“HDY-SMAD 空調負荷計算及分析軟件”的計算方法包含了諧波反應法和冷負荷系 數法,用戶可以選擇不同的計算類型,選用與之相對應的計算方法。根據方案設計、初 步設計、施工圖設計等不同階段分為簡單估算、空調負荷分項估算、空調負荷詳細計算、 空調負荷逐月計算、空調負荷逐日計算、采暖負荷詳細計算、采暖負荷逐月計算、采暖 負荷逐日計算等計算選項。前面兩種計算方法主要是采取指標進行估算,后面的六種計 算方法需要設置很詳細的參數進行比較精確的計算。具有以下主要特點:
(1)氣象資料庫豐富。HDY-SMAD 軟件擁有強大的氣象資料庫、多種可選的設計 類型、操作簡單快捷、編輯修改方便、輸出樣式多樣化等。軟件包含了 4 套氣象資料集:
1)GB 50736—2012《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》氣象數據集。
2)中國建筑熱環境分析專用氣象數據集。
3)規范 GB 50736—2012 氣象數據集。
4)EnergyPlus 氣象庫。
包含了全年的溫度參數、太陽輻射強度、逐時的氣象參數。界面上的氣象資料數據 可以根據需要進行修改,支持全年氣象資料文件的導出和導入。
(2)圍護結構庫豐富。包含了豐富的圍護結構數據庫,加入了多個地方標準的圍護 結構供計算時選擇使用,也可以自己根據各個材料層進行組合計算其熱工參數。
(3)設計類型多樣化。軟件包含了空調負荷簡單估算、空調負荷分項估算、空調負 荷詳細計算、空調負荷逐月計算、空調負荷逐日計算、采暖負荷詳細計算、采暖負荷逐 月計算和采暖負荷逐日計算。各種設計類型的房間參數共用,只需切換設計類型,不需 要再次輸入建筑參數。
(4)操作界面友好。界面排列清晰明了,左側為建筑結構參數,中間為元素欄,右 側是房間具體信息,添加元素的方式很簡單,只需選中并點擊添加元素即可。不需要三 維建模,只需要輸入建筑房間圍護結構的尺寸信息、室內設計工況,即可得到負荷。符 合大家常規的操作習慣,支持鼠標右鍵的一些基本剪切、復制的操作。
(5)房間制冷、熱選擇。不同于其他負荷計算軟件,用戶可以自行決定某個功能房 間的制冷和制熱是否同時計算,例如游泳池,一般夏季是不需要制冷,只需冬季制熱, 那么夏季的冷負荷就不用統計到整個建筑的總負荷中,而冬季需要時,用戶只需在軟件 界面勾選該房間為供熱房間即可。
(6)數據即時查看。可以隨時查看某個構件的負荷具體信息,例如墻體、窗戶、房 間、樓層等的具體負荷情況。只需要在左側的樹形結構下選中所需查看的元素,單擊左 下角的“最大負荷”按鈕即可,也可以查看到對應的負荷曲線圖。
(7)負荷數據可靈活統計。在元素欄里有一個“子樹”的元素,該元素可以實現對 任意房間的負荷進行匯總,不限于同樓層、同建筑,使得負荷統計結果更加靈活。例如: 某建筑,既用了風機盤管系統,又用到全空氣系統,人們需要按照空調系統的類型來對 負荷進行統計。用戶可以通過軟件里“子樹”元素的設置,統計不同空調系統下面的各 個房間的總負荷。
(8)擴展功能。針對特殊需求提供特殊應用的附加功能。可顯示建筑日能耗、全年 負荷曲線、房間峰值負荷及全年能耗、季節性圖表、溫控型曲線等。
(9)時間表。對于各種熱源都設置了獨立的時間表,比例根據需要進行設置, 便于調節各個時間點下不同熱源產生的負荷。按照 GB 50189—2015《公共建筑節能 設計標準》的規定,對不同建筑類型中的人員在室率、設備使用率以及照明功率值 進行設置。
(10)劃分系統與焓濕圖分析。與焓濕圖軟件相結合,可以將負荷計算軟件中的數 據直接使用到焓濕圖軟件,用戶可以自定義劃分一些系統,之后配合軟件濕空氣分析大 師對工程建筑進行濕空氣分析。包括一次回風系統、二次回風系統與風機盤管加新風系 統等,繼而進行工況分析,選取設備。該軟件可以導入其他軟件生成的三維模型,如 Revit 軟件生成的 xml 文件,轉換完成以后就生成了軟件自有的建筑樹形結構。可以方 便利用云資源,能夠從客戶端到服務器的轉變,提供了可靠、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,使 得存儲空間更大,計算速度更快;實現了不同設備的數據和應用共享,對設備端的要求 也降低很多,可以節約硬件的采購支出。云計算可以生成不同類型的、滿足設計者需要 的輸出報表。
(11)計算輸出方便靈活。逐時氣象參數的輸出包括逐時干球溫度、逐時濕球溫度、 逐時水平面上太陽輻射強度、日平均干球溫度、日平均水平面上太陽輻射強度、日出與 日落時間的 8760h 數據的曲線圖與具體數據的輸出。
源牌綜合能源管理系統